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当时为何不反击?现在才知当时的心酸

发布日期:2024-07-29 17:23    点击次数:189

前言

1999年5月7日,一枚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并造成三人死亡、两人失踪、二十余人受伤。

这枚导弹由北约部队用B-2隐形轰炸机投下,事后,面对质疑,北约妄图以意外搪塞,始终不肯给出导弹发射并精准落到大使馆的真实原因。

纵使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对中国明目张胆的“挑衅”,但当时的中国并未选择以牙还牙,这背后的原因着实令人心酸。

一、蓄意轰炸激发民愤

要知道导弹的发射并非普通人玩鞭炮,那是需要相当复杂的操作的,不可能仅仅因为一时意外便在毫无防备的平民区爆炸,甚至恰好在中国的大使馆爆炸,这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一场针对中国的蓄意挑衅。

事实上,早在导弹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之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便轰炸过南联盟。

那场持续了78天的轰炸,造成2000多名无辜平民丧生,近100万人流离失所,200多万人失去生活来源。

而在轰炸之前,中国就曾经提出过严厉的反对,反对美国和北约的这一决议,奈何并没能成功阻止这场恶行。

当时的美国国力强盛,一方面是因为在二战靠贩卖武器等方式积蓄了大量的财富,另一方面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科技革命和技术革命,成为了各方面都超越其他国家的超级大国。

二战后也仅仅只有苏联能够与之相抗衡,这也助长了美国的气焰。而中国的反对虽然没能真正阻止美国的行动,但也让其怀恨在心,于是,轰炸南联盟后不久,美国便让导弹“意外”在中国的大使馆爆炸。

透过留存下来的影像和录音,我们可以看到轰炸时从大使馆内部传来的哀鸣,无辜的同胞在毫无防备的时刻丧失了生命,当时在大使馆里工作的无疑是中国最优秀、最有潜质的人,他们中间有许多甚至还很年轻,却无辜失去了生命。

面对这场蓄意轰炸,中国民众群情激愤,全国多地爆发大规模反美示威活动。许多停留在南斯拉夫的华侨开始游行,希望美国给出合理的解释。

面对同胞的无辜离世,中国民众无不感到深深的悲痛,国内也举办了多场针对遇难同胞的哀悼。

许多人举起横幅表示拒绝美国的一切物品,拒绝去美国留学,甚至在网络上也出现了一大批的黑客开始攻击美国的网络系统,一时之间群情激愤。

二、“误炸”解释难以服众

事件发生以后中国政府立即发布声明,强烈要求北约给予合理的解释,而国际上出于人道主义,也要求北约给出说明。

迫于中方和国际社会的压力,北约却以“意外”做出了回答。美国给出的解释是这并非一场蓄意的轰炸,而是误炸。

美国方面指出,当时是因为使用了一份美国中央情报局过时的地图,他们真正想要轰炸的是南斯拉夫军事总指挥部。

而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距此只有不到200米,再加上使用了错误的情报地图,因此产生了这场“误炸”。

这个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美国作为军事大国,在各方面力量尤其是军事力量和武器方面要先进很多,对于拥有十分丰厚作战经验的美国军队来说,要犯出这样一个低级错误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对于美国给出的这个解释,中方和当时的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都表示很难接受,甚至当时的国际社会有传出声音要求进行彻底地调查,还原事情的真相。

面对国际舆论,美方在明知以地图过时来推卸责任是一个十分经不起深究的情况下依旧我行我素,直到1999年底才对该事件的遇难者和伤者进行了经济赔偿,并对被损坏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馆舍进行了赔偿。

三、韬光养晦保发展

面对这样的结果中国的态度始终是冷静且坚定的,中方发表声明表示严厉谴责,并提出最强烈的抗议,中国政府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虽然没有接受美方的解释,但也并未像有些人猜测得那样选择采取强硬的手段谋取。

这让当时的很多中国民众感到意外,明知处理结果不合理,为什么不采取强硬的手段要求美方彻查此事呢?

这一切都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临近二十一世纪,中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关键期。

在这个关键性的时刻,国际上的任何一点动静都有可能对改革开放造成影响,而在当时中国虽然算社会主义大国,但在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上依旧无法与美国相抗衡。

因此,出于全局考虑,中国并未采用强硬的手段,而是选择韬光养晦,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智慧的民族,若是真的因此与美方展开军事抗衡,那反而落入了对方的陷阱。

美国一方面想通过轰炸大使馆警告中国和南联盟,另一方面若中国真的做出了强硬的反击,那么美方就正好可以采取行动减缓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发展的步伐,一箭双雕,幸而中国并未落入这个圈套。

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以后,中美关系再次恶化,直到1999年底才再次有了缓和的迹象。

中国人民憋着一口气谋发展,改革开放得以稳步进行。此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乃至综合国力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如今已经成为了让美国难以轻视的存在。

结语

在这件事上,中国始终采取了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办法,在国际上始终保持维护国际社会和平和发展的态度,彰显了中国的气概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而如今的中国早已今非昔比,再也不会让类似的辛酸史上演。#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发布于:天津市

热点资讯

祝由十三科-网络小说

当前文档过大,建议您在wifi环境下观看 1/20...

相关资讯